中國西藏網(wǎng)訊 6月14日,“2019?中國西藏發(fā)展論壇”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召開,法國作家索尼婭?布雷斯勒的主旨發(fā)言引發(fā)現(xiàn)場許多與會嘉賓的思考。在隨后的采訪中,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jīng)是第4次來西藏了。她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西藏,繼續(xù)書寫和講述西藏的新故事。
圖為布雷斯勒在“2019?中國西藏發(fā)展論壇”上認真聆聽與會嘉賓發(fā)言 攝影:王媛媛
世界最高峰的不同含義
布雷斯勒在主旨演講時提出,多年來的研究讓她意識到我們不應該用英語或者是任何其他西方語言來講述西藏的歷史,更不應該用西方語言來談論西藏的未來?!耙v西藏的未來,我們應該使用漢語或者是藏語?!辈祭姿估赵诂F(xiàn)場也對于自己漢語和藏語學習掌握較少致以歉意。
“但是我是用真心實意來跟大家交流的?!辈祭姿估照J為西藏有很多故事,有著文化、習俗等多樣性。在這里她找到了文化和語言的交互融合,她愿意摒棄自己的西方視野。
一段開場白后,布雷斯勒再次分享了關于世界最高峰的事例?!霸谟⒄Z和法語里,我們將世界最高峰稱為Mount Everest(埃佛勒斯峰),這是取自一個男性的名字。但是這個詞完全忽視了Qomolangma(珠穆朗瑪)在藏語里有著‘大地之母’的意思。這一豐富的含義怎么能用一個男性的名字來描述呢?”
布雷斯勒用這個事例表明,西方人常常通過“不平等語言”來理解中國傳奇的歷史,她覺得應該沖破“不平等語言”的禁錮,將每天生活在這里的男女老少納入研究范圍,大家共同擘畫西藏的未來。
五年間同樣的旅途變化驚人
布雷斯勒說:“每次來這里,都讓我的心靈得到了進一步滋養(yǎng),這里的人們都向我敞開了他們的心扉?!痹陔S后的采訪中,布雷斯勒同記者分享了西藏之旅的感受。
前往西藏,對于布雷斯勒來說是一個兒時就有的夢想。幼年,她對喜馬拉雅山脈充滿向往?!?005年我去了尼泊爾,爬了安納普爾納峰,那之后,我決定去中國西藏?!?/p>
2007年,布雷斯勒從成都搭乘飛機前往拉薩,沿著中尼公路去了日喀則,也到了定日。回到法國后,她覺得這次經(jīng)歷有些走馬觀花,自己還不了解西藏人的生活,于是決定再次前往。
5年后,她“回到”西藏,依舊沿著中尼公路,這一次她打算深入基層。“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這里的人見面,我喜歡和人打交道?!辈祭姿估照f5年間,這一路發(fā)生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是很好的?!?/p>
她告訴記者,有很多例子可以體現(xiàn)這些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關于道路的建設,她在2012年拍攝照片,前后對比很明顯。第二個變化是多了很多學校。第三個變化是關于這里人們的日常生活?!霸谶@里我可以看到進步和發(fā)展?!?/p>
用手中的筆書寫西藏故事
深入西藏,與這里的人座談交流,到普通人家做客,讓布雷斯勒覺得真實的西藏生活是祥和的。
2007年回到法國后,她寫了一本西藏的書——《穿越西藏》。這之后《深入西藏之旅》《發(fā)現(xiàn)西藏》等有關西藏的書籍、研究著作陸續(xù)出版。布雷斯勒用她手中的筆激起了讀者去真正了解西藏的渴望。
圖為布雷斯勒參加“2016?中國西藏發(fā)展論壇”與嘉賓、記者合影 圖片來自布雷斯勒朋友圈
2016年來西藏參加中國西藏發(fā)展論壇是布雷斯勒第3次來西藏。在交流中她說,“多和生活在這兒的人接觸,聽他們的故事,這才能逐漸領會到西藏的永恒魅力。”
而此次來西藏,因為行程原因,停留的時間太短。她說,下一次她會多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和分享更多生活在西藏的人們的故事。“我覺得到西藏像是回到了家,我喜歡這里的人民,我喜歡來這兒?!?/p>
未來,布雷斯勒希望在東西方之間建立一種連接,讓彼此打開了解之窗。她也會更深入了解這里人們的真正生活,寫更多關于西藏的書籍,講他們真實的故事。(中國西藏網(wǎng) 記者/王媛媛)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