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拍攝的華龍洞6號頭骨復原頭骨和下頜骨(模型)。
正在舉行的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12月8日發(fā)布研討會成果,確認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qū)向智人(現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華龍洞遺址為探索東亞地區(qū)現代人起源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華龍洞遺址位于安徽省東至縣,于1988年被發(fā)現,是同時包含人類化石和石制品等人類活動證據的重要古人類遺址??蒲腥藛T迄今在華龍洞遺址發(fā)現了約20個個體組成的古人類群體,400余件古人類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跡的骨片,以及80余種脊椎動物化石。
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研究,研究人員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時間為距今約30萬年。據介紹,華龍洞人屬于一種從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過渡的古人類,其面部和下頜部已經開始向現代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較高、頭骨纖細化、出現了現代人標志性特征——下巴的雛形?,F代人特征初始狀態(tài)的出現,讓華龍洞人被認為是迄今東亞地區(qū)呈現出智人(現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拍攝的華龍洞6號頭骨面貌復原像。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在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上發(fā)言。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在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上介紹2024年華龍洞遺址考古發(fā)掘新成果。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拍攝的人類頭蓋骨化石碎片。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拍攝的華龍洞遺址出土動物骨片,骨片上有人工砍砸痕跡。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拍攝的華龍洞遺址出土石制品。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華龍洞6號頭骨復原過程展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新華社發(fā)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拍攝的華龍洞人狩獵場景復原。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觀眾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陳列館參觀、拍照。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拍攝的華龍洞遺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拍攝的華龍洞遺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觀眾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的華龍洞遺址參觀。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前左一)在介紹華龍洞遺址。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這是12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拍攝的華龍洞遺址局部。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參與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的國外專家學者在華龍洞遺址陳列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pagebreak
12月6日,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參與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的國外專家學者在華龍洞遺址陳列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