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1月7日拍攝的南極中山站(無人機照片)。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發(fā)(李長山攝)pagebreak
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實驗員岳云龍在進行地磁觀測(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負責站上通訊的電子工程師武鵬使用對講機與隊員溝通(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發(fā)電班班長張冬在對發(fā)電機進行巡視檢查(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大廚張江杰在為越冬隊員們做飯(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員前往野外進行作業(yè)(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南極中山站越冬隊員前往野外進行作業(yè)(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南極中山站附近的海豹(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南極中山站附近的冰山(12月1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pagebreak
南極中山站附近出現(xiàn)的“日照冰山”(12月2日攝)。
從上站至今,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中山站的越冬隊員已經(jīng)在地球最南端堅守了一年。他們有的進行地磁觀測,有的保障一日三餐,有的負責站上通訊……職責不同,但都有一樣的信念與使命。如今,隊員們在南極的越冬任務即將完成。做好交接后,他們就要踏上回家的路。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gòu)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合作咨詢
版權(quán)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