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京繡展廳介紹展品。
京繡又稱“宮繡”,是一門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tǒng)刺繡工藝。作為燕京八絕之一,京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清末,北京民間涌現許多繡坊,既傳承了“宮廷繡”的特點和針法,又更加貼近民俗和日常生活,因此后人稱之為京繡。京繡遵循圖必有意、紋必吉祥的宗旨,構圖滿而不滯,造型端莊穩(wěn)重。2014年,京繡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金馨1977年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山深處,自幼就喜歡看村中瑤族婦女在衣服上刺繡。2003年,她在工作中偶然接觸到文物絲織品的修復與復制工作,便放棄了原來的工作,開始鉆研京繡技藝。2005年,金馨開始自主創(chuàng)業(yè),2008年成立自己的刺繡公司,并一直致力于京繡的傳承創(chuàng)新,以及京繡紋樣的開拓。2010年,她師從京繡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于美英老師,學習京繡歷史文化及技藝。在學習京繡的過程中,金馨努力讓傳統(tǒng)手工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主持開發(fā)了繡屏、茶席、圍巾披肩、手包、領帶等眾多時尚且實用的京繡產品,讓傳統(tǒng)藝術走入現代生活,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京繡。她還將自己的紋樣設計與數十個國內外知名食品、服飾、化妝品、飾品等品牌開展合作授權,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京繡紋樣的精美。
2003年至今,金馨還與河北省定興縣60多個農村的繡娘展開合作,解決農村婦女就業(yè)問題的同時使這門手藝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pagebreak
11月29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的京繡工作室準備設計紋樣。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pagebreak
11月29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的京繡工作室設計京繡紋樣。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pagebreak
11月29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的京繡工作室工作。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pagebreak
11月26日,金馨(右二)和于美英(左一)在北京指導學生刺繡。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pagebreak
11月26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京繡展廳展示她的一幅京繡作品。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pagebreak
11月26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京繡展廳介紹京繡技藝。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pagebreak
11月26日,金馨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京繡展廳展示將京繡和宮廷傳統(tǒng)囊匣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作品。
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pagebreak
11月28日,金馨(前左一)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介紹京繡作品。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pagebreak
11月29日,金馨在布置她的京繡主題民宿。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