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胡興順(右)給屈祖英拿貨。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擒虎通訊員鄒遠景陸海英
【開欄語】
荊楚大地,千山萬水,多少民生牽掛;寂寂山灣,迢迢山路,灑滿脫貧熱盼。
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頭號工程”,也是“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2018年底,我省32.31萬戶89.08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成。這些貧困群眾遷出“窮窩”,安置到便于生產生活的新家。
搬遷群眾能否“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春節(jié)將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夜訪各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近況,聆聽他們的心聲。
1月20日晚7點,興山縣昭君鎮(zhèn)灘坪村易遷安置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胡興順的家。
這里是半山腰,海拔近千米。山坡上分布著4排安置房,黃房紅瓦,高低錯落,成為山間一道風景。
灘坪村易遷安置點2017年5月交鑰匙,安置了101戶181人,其中含該鎮(zhèn)集中安置的66戶77位“五?!崩先?。這里緊鄰村委會和衛(wèi)生室,有統(tǒng)一的食堂、澡堂、烤火房,聘請專人服務。
胡興順的家,兩室一廳,面積約50平方米。客廳當小賣部,貨架上堆滿米、油、紙巾等日用品。另兩間房是臥室和倉庫。別看店小,它的服務半徑可不小。灘坪村3組的劉傳玉走了1小時山路,來到這里買日歷和日用品。
胡興順71歲,頭發(fā)花白,臉刮得干干凈凈,十分精神;聽力不好,但思維敏捷、算賬快。
橘黃色的溫暖燈光里,胡老漢右臂的袖管空了半截,有些扎眼。他告訴記者,2000年,他意外觸電,半截右臂斷裂,腰部也留下半尺長的傷疤,成了貧困戶。后來,他到縣城拾荒、收廢品。
2017年,政府蓋好了新房,把他請進安置小區(qū)。老家在哪?他一指對面的高山——窯灣,“土坯房早塌了,我前些年在鎮(zhèn)里租房住?!?/p>
如今,胡老漢有低保金、殘疾人補貼、養(yǎng)老金、公益林補償……多種政策疊加,哪用再拾荒?村里希望他曬曬太陽、享享清福。
但胡興順是個閑不住的人。扶貧干部出主意,讓他開起“小攤攤”(即小賣部)。
晚上7點半,鄰居屈祖英來到小賣部,和胡老漢打招呼:“吃了沒?要不要來我家烤火?”胡老漢回答:“吃噠,我再守會攤子。”屈祖英買了一提衛(wèi)生紙,問今天生意怎樣。胡老漢笑答:“賣了十幾塊錢,盼著快過年,就賣得好了?!?/p>
記者看胡老漢的“小本本”(低保存折),1月分兩次取了2000元進貨,還剩616元。再翻看他的賬本,上周最好的一天賣了86.3元?!耙淮走M價50元,只賣55元。一年能凈賺2000多元。我還有低保、養(yǎng)老金、殘疾人補貼等,不喝酒不打牌,夠生活了。”
晚8點半,胡興順關了店門,來到貧困戶王作容家。王作容腰椎疼痛,在胡老漢店里買了藥膏?!八幮г鯓??”“貼了就不疼了?!甭犝f胡老漢明天要進貨,王作容請他帶一包肥料。
記者問:“帶一包肥料可以掙多少?”胡老漢一笑:“人要自己努力、不等不靠。我干了一輩子,現(xiàn)在停不下來,能掙一塊錢我也干?!?/p>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