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哲 陳良)筆者12日獲悉,今年以來,黃石市陽新縣開發(fā)區(qū)銀山村黨總支堅持把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貫穿于“共同締造”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注重發(fā)揮群眾主體作用、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有效實現村組事務共商、項目共建、效果共評、文明共享,著力推動“五共”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堅持“組織+群眾”相結合,
推動灣組事務一起商
針對村民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主體作用不明顯等問題,銀山村完善“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12名黨員中心戶聯系全村60名黨員,60名黨員包保聯系全村534戶村民,實現人人有組織。
在村黨總支的引導下,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推選出“四會兩隊”,規(guī)范村民議事規(guī)則和程序,以召開群眾代表會議、組織“灣組夜話”、走訪入戶等方式,收集村民群眾意見訴求,共同確定急需解決的急難愁盼突出問題。
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以來,銀山村組織群眾共謀共商會議24次、入戶走訪調查群眾270戶680余人次、收集群眾意見訴求50余條,最終形成項目10個并推動落實,切實做到了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將幫助群眾的工作落到實處。
堅持“投工+讓利”相結合,
推動公益項目一起建
銀山村以投工投勞、讓利讓地的方式,激發(fā)群眾通過出資出力、投工投勞、讓地讓利等方式參與共建的熱情,讓群眾實實在在參與到幸福生活建設中來。
鼓勵村民自己動手,鐵壁街268戶村民積極響應掃干凈、碼整齊、保暢通號召,主動整理自家門前屋后物品擺放、清理外墻牛皮癬、拆除門前搭建的鐵棚、硬化房屋間隙等,環(huán)境整治初見成效。引導村民籌工籌勞。
引導村民讓利讓地,從事建材個體的村民董誼忠,以成本價為鐵壁街268戶村民安裝標準晾衣架;從事建筑行業(yè)的村民董誼發(fā)和郭永堅,以成本價為銀山村硬化巷道、水溝及公共場所、刷白墻體等;村民董自樹為將自家土地所栽種的毛竹、白楊等樹苗進行清理,讓地4畝多,支持建設鐵壁文化園。
堅持“自管+評比”相結合,
推動建設效果一起評
村灣變好環(huán)境變美,需要做好日常維護工作。銀山村在“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制度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自創(chuàng)“評星牌”,每月評選一次,最高累計可得十顆星。
評星標準涵蓋村級發(fā)展、人居環(huán)境整治、鄉(xiāng)風文明、家風家訓等方面,按地緣劃分管理區(qū)域,每月組織開展星級評比,實施量化評分,根據累積星星情況兌現年終獎勵。
為保證公平公正,評星活動嚴格按照統一標準、交叉檢查、集體評定、報村審核、公示公開、備案登記等程序進行。該模式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與榮譽感,營造出以“星”為榮、爭先“追星”的濃厚氛圍。
堅持“鄉(xiāng)風+民風”相結合,
推動文明新風一起享
銀山村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活動,建設村民文體活動室,先后成立銀山村舞蹈興趣隊、民間評書隊,滿足村民日常休閑娛樂所需。
每月開展1次農家書屋閱讀分享活動,涵養(yǎng)村民文化底蘊,推動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月開展1次紅白理事會宣傳活動,教育村民摒棄陳規(guī)陋習、厲行節(jié)約、抵制浪費;每季度開展1次“好婆婆”“好兒媳”“先進工作者”“最美志愿者”“最美庭院”等文明評選活動。
截至目前,各評選活動均開展了3次,共有11名村民獲得榮譽稱號。通過開展系列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讓銀山村不僅有“綠水青山”的秀美風景,更有“沁人心脾”的文明鄉(xiāng)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