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19日電 題:探訪上海首座人形機器人量產工廠 年產望達數千臺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走進上海首座人形機器人量產地——智元機器人制造工廠,仿佛步入未來世界:工程師正將人形機器人的各類配件按序組裝,數百臺“初出茅廬”的人形機器人排列整齊,等待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完成一系列動作測試。
記者18日探訪這座位于上海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的機器人制造工廠,該廠投產不過數月,2024年已下線1000臺人形機器人,并將在2025年實現數千臺的年產量。
2月18日,記者在上海首個人形機器人量產工廠——智元機器人制造工廠看到,工程師將人形機器人的各類配件按序組裝后進行測試。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業(yè)內認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該產業(yè)正以超線性的速度突破臨界點。上海擁有高端制造業(yè)的基礎、長三角完備的供應鏈及產業(yè)配套,以及豐富的高校資源和人才儲備,是產業(yè)加速的基礎。
“正是因為上游供應鏈的成熟,我們才有辦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造出一臺人形機器人。”智元機器人制造部總經理張紹政介紹,人形機器人的許多關鍵零部件的上游精密加工環(huán)節(jié),都與新能源汽車有所交叉,這些精密的零部件能很容易地遷移到人形機器人制造中。
造出身體,只是第一步。智元機器人張江數據采集中心內,在搭建的餐廳、奶茶店、家庭住宅等日常生活場景中,100臺人形機器人“學徒”正與數據采集師協(xié)同作業(yè)。倒茶水、做飲料、鋪桌布、熨衣服、疊被子……這些人形機器人通過模仿人類日常動作,日均完成千余條操作數據采集。
智元機器人具身業(yè)務部工作人員介紹,通常一個簡單的“倒水”動作,需要采集近100條高質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
2月18日,在智元機器人張江數據采集中心內,多臺人形機器人“學徒”正與數據采集師協(xié)同作業(yè)。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智元機器人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具身業(yè)務部總裁姚卯青表示,這些“機器學徒”基于真實場景采集的動作數據將被上傳至云端,進行各種任務模型的訓練,最終通過泛化學習形成的通用模型能力,未來可以部署在每一臺機器人上。
摩根士丹利近期發(fā)布的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的百強名單,包括優(yōu)必選、比亞迪等37家中國企業(yè)上榜。中國電子學會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人民幣。
現階段,擁有大量“重復性”任務場景的制造業(yè),是更適合人形機器人進入的“新手村”,而人形機器人的柔性化能力恰好可以填補傳統(tǒng)自動化與人工勞動之間的斷層。
2月18日,數據采集師正在采集人形機器人在超市場景內的數據。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姚卯青舉例說,在物流行業(yè),許多企業(yè)已實現智能倉儲系統(tǒng)的規(guī)?;瘧谩劳兄悄茇浖芘c自動導引車的協(xié)同作業(yè),可精準定位料箱位置并完成全自動轉運。而“打包”這一場景涉及到不同大小物品的排列組合,需要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實時調整,甚至在失敗的情況下重新規(guī)劃、反思和糾錯。“這種閉環(huán)控制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的能力,也正是人形機器人擅長的領域?!币γ嗾f。
姚卯青表示,新一代技術工人有望轉向機器人調度、解決方案等崗位,從重復枯燥的基礎工作中“解套”。(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