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聰
極目新聞記者獲悉,今日凌晨,湖北大鼓表演藝術(shù)家張明智在漢去世。
張明智生于1943年,1959年考入武漢市藝術(shù)學校第一屆曲藝科,并成為武漢市說唱團演員,他長期研究湖北大鼓的演唱和創(chuàng)作,使湖北大鼓走出了國門。
2024年10月27日,張明智帶著拐杖參加長江文化藝術(shù)季演出
“生命不息,擊鼓不止”,這是張明智的人生信條。在近20年的采訪生涯中,極目新聞記者見證過他的多次登臺,也見證過他在近八旬的年紀里努力擁抱新媒體,讓湖北大鼓走入抖音。
“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謝謝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愛!”2023年5月25日,臨空港大劇院,在這里上演的《湖北大鼓-張明智師徒演唱會》恰逢張明智80歲生日,面對千余從黃陂、孝感、羅田、英山等地趕來的觀眾,張明智激動不已,用唱詞回饋愛他的觀眾。
這一生,他鐘愛舞臺,他最常說的話是:“死也要死在舞臺上!”這句話他對自己所有的徒弟說過,也對觀眾說過。
16歲的他
鞋子前面塞點紙,就那樣登了臺
1959年,還沒辦完曲藝隊手續(xù)的張明智,第一次站上了專業(yè)舞臺。那是在湖南株洲的田心大劇院,他本來是跟去學習的學員,但此前在長沙一站,他練功的情景引起了領(lǐng)導和老師的注意,“這伢底子不錯,夠登臺的標準了。”于是,到了株洲,他唱著湖北大鼓的經(jīng)典段落《三女婿拜壽》就登了臺。
2019年,面對楚天都市報記者的采訪,張明智還能清晰記起第一次登臺的那一幕——因為還沒正式進曲藝隊,隊里來不及給他置辦演出裝,他穿著老師陳謙聞的毛料中山裝和皮鞋就上了場,“我那時只16歲,人又瘦小,衣服和鞋子都大了,那也沒關(guān)系,鞋子前頭塞點紙,就那樣歪著上了臺?!?/p>
一曲唱完,觀眾們手掌心都拍到發(fā)紅,張明智帶著《大老王剃頭》返了場,演完下了臺他說自己就兩個感受,“熱淚盈眶”“汗水直淌”,朝他走過來的老師們一個抬手一個抬腳把他往天上一拋,“說了這么一句話,‘湖北大鼓有接班人了’?!?/p>
76歲的他
“我打算好了,死也要死在舞臺上”
從1959年第一次登臺,到2024年10月仍在演出,張明智在舞臺活躍65載,他最怕的就是,“不能登臺了?!?/p>
2010年,張明智曾在湖北劇院啟動“告別演出”,當時接受采訪的他多次紅了眼眶。要告別,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狀況也不太好。極目新聞記者還記得他拉開衣襟展示胸前的“拉鏈”:“心臟一共動了兩次手術(shù),搭了三個支架四個橋!”
而且,他也有責任讓年青一代向前走,必須讓年輕人多在舞臺露露臉。
但是,張明智總是“走不成”,因為觀眾需要他。
2019年,為紀念張明智舞臺生涯60周年舉辦的“張明智師徒演唱會”登陸中南劇場。舞臺上,張明智聲音洪亮,手上的快板和鼓點舞得是滴水不漏,但臺下的觀眾并不知道,就在兩個多小時前的排練中,76歲的他突然感到頭暈和體力不支,“當時最怕的就是,上不了臺了。”
演出結(jié)束后接受楚天都市報專訪時,張明智說,觀眾“以前一直很熱情”,近十年則是“太熱情”,“可能他們想到,我一天比一天老了,觀看我演出的機會不多了,怕看不到我,就一直要求我出來。”
既然“告別不了”,那索性就不要告別。“生命不息,擊鼓不止,雖然我精力不濟、記憶力也不太行了,但有機會演出,我就都會上臺。”
采訪中,他還唱起《黃陂人在臺灣》里的一個段落:“曾經(jīng)我是一個狗屁不懂的小毛孩,現(xiàn)在我老了還能站在舞臺,這就是湖北大鼓的魅力所在?!?/p>
“我打算好了,死也要死在臺上?!彼f。
82歲的他
彌留之際提到舞臺,一滴淚落了下來
如今,湖北大鼓名震四海,在湖北乃至全球,還有一大群“鼓迷”跟隨張明智的腳步,追逐著這種用黃陂話和孝感話演繹的傳統(tǒng)說唱藝術(shù)。
這兩年,張明智上舞臺的幾率越來越少,因此每一次出現(xiàn)幾乎都是眾星捧月。
18日上午,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去年10月27日還跟張明智在一起演出的湖北小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姚俐玲在電話那頭哽咽不止。她提到,那是自己最后一次跟張明智一起演出,“他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我們的長輩,他是看著我長大的,進團30多年,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我們都是把他當成父親一樣?!?/p>
那一天,是“長江文化藝術(shù)季”中“錦繡長江 非遺展示活動”的現(xiàn)場,兩人的演出在曇華林,張明智是坐輪椅去的。
姚俐玲的朋友圈里還珍藏著演出結(jié)束后的照片,照片里的張明智頭戴禮帽,精神矍鑠,而就在他的身后,一根四腳拐杖正悄悄站立著。姚俐玲說,其實上臺時老師就有點站不住,“但他還是堅持把那段十幾分鐘的作品完成了。”
“他生病這段時間我們經(jīng)常過去看他,給他喂飯,我還騙他說,剛剛過去的跨年演出本來有他的節(jié)目的,觀眾一直在問。我就‘命令’他:1月份你必須給我好起來!”
而現(xiàn)在,張明智走了,永遠離開了令他不舍的舞臺。姚俐玲一直在流淚:“最后一次去看他,他在ICU,我跟他說:你不是說,死也要死在舞臺上嗎?現(xiàn)在怎么能躺在這里?”
姚俐玲回憶,當時張明智微微睜開了眼睛,一滴眼淚,從他的眼角落了下來。
(圖片由姚俐玲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gòu)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 - 合作咨詢
版權(quán)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