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1月4日,西安市鄠邑區(qū)一處叫黑山岔的網紅冰瀑布景點,冰柱突然掉落,正在打卡的游客紛紛躲避。當地村干部和民警介紹,這里不是正規(guī)景點,一名女游客在躲避時摔傷。(據1月5日極目新聞)
網傳視頻記錄下驚心動魄的一幕:巨大的冰柱從高處墜落,砸在山石和冰瀑布上,碎裂飛濺;下方的游客驚慌失措,四散跑開。場面一度失控,有人從石頭上滑落。如此驚險的場景,讓人感到十分后怕。冰柱高懸,危險性顯而易見,為何游客與冰瀑布的距離如此之近?為何景點沒有采取任何遮擋措施?
果然,一切都是因為,這個景點不是正規(guī)景點,而是在網上走紅引來游客打卡的野生網紅景點。當地村干部介紹,因為冰柱有墜落的風險,有關部門在周邊設置了提示牌,還在安全的地方設置了觀景臺。但有些游客不聽勸,非要近距離看冰瀑布。這再次證明,不是什么地方都適合貼身打卡,一不小心,“仙境”就可能變成險境。
野生景點危及人身安全的問題,近年來十分突出。這些景點的興起,往往源于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放大效應。一張絕美的照片、一段有趣的視頻,就可能讓原本默默無聞、人跡罕至的地方,變得人聲鼎沸、客似云來。
然而,這些景點往往未經開發(fā),游離于監(jiān)管之外,配套設施缺乏,安全保障缺失,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山洪泛濫、山體滑坡、迷路失聯……這些可怕的事故在野生景點屢見不鮮,嚴重威脅游客的生命安全,也是對公共安全的嚴峻挑戰(zhàn)。
如何管好野生景點,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方面,野生景點的紅火能夠為地方帶來人氣和流量,促進周邊經濟的發(fā)展,為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因此很多地方不愿意、也舍不得放棄這“潑天的富貴”;另一方面,很多野生景點位于偏遠地區(qū),當地管理意識不足,人手和條件有限,缺乏充分的預警和救援能力,一旦發(fā)生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設想。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對野生景點放任自流,任其野蠻生長,而要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分類管理。
首先,野生景點之所以成為景點,社交平臺的推介起到了重要作用。平臺不能只想著吃流量,而罔顧公共安全責任,對于推薦野生景點的“種草”帖要加強甄別和審核,對于風險隱患較大的帖子要限制其傳播,或者要求創(chuàng)作者打上明顯的“危險”標記,別讓“種草”成為危險的導火索,切實地對用戶的人身安全負責。
其次,對于那些格外危險或特別需要保護的景點,地方應該堅決予以關閉,不能只是簡單設置提示牌了事。要有完善的隔離設備,同時加強安全宣傳引導、安排專人巡查,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結合,真正防止游客擅自進入,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對于那些風險相對可控、游客十分青睞、又有一定開發(fā)價值的野生景點,則應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充分考察、適度開放,并將之納入日常監(jiān)管范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應急預案、提升服務水平,在保留原生態(tài)野趣的同時,讓游客遠離危險、盡享風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