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 鄭瑩瑩)橫跨中國西南和東北、等效口徑約3800公里的兩臺新建天文望遠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經過1年多建設于12月27日正式建成啟用,將更加有力保障中國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任務。
顯著改進和升級中國VLBI網構型
中國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網主題報告會暨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儀式,當天在上海松江、西藏日喀則、吉林長白山三地同步舉行。
12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儀式,在上海松江、西藏日喀則、吉林長白山三地同步舉行。圖為上海主會場。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表示,該臺于2023年9月相繼啟動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建設項目,其建成運行將顯著改進中國VLBI網的構型,由上海天馬65米、上海佘山25米、新疆烏魯木齊26米、云南昆明40米等4臺射電望遠鏡構成的“四站一中心”升級為“六站一中心”,其最長基線即等效口徑將從之前的上海與烏魯木齊之間約3200公里,拓展到如今約3800公里,可視天區(qū)提高25%,在X波段角分辨率優(yōu)于2毫角秒,較過去提升18%。
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將共同助力中國VLBI網具備“雙子網、雙目標”能力,不僅能更加有力保障探月四期和深空探測任務,還將成為支撐射電天文研究觀測的新利器。
此外,這兩臺新建的40米射電望遠鏡啟用后,還能成為日喀則和長白山兩地重要的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服務并促進當?shù)乜萍?、教育和文化旅游等發(fā)展。
為探月與深空探測發(fā)揮重要作用
啟用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院士視頻致辭指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基礎在建、關鍵在用。他提出三點希望,一要發(fā)揮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鍵支撐作用,加大開放共享力度,力爭在設施建成初期就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二要依托性能優(yōu)異的設施平臺,吸引集聚一批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培養(yǎng)一批青年人才,穩(wěn)定一批工程技術人才。三要主動對接關系日喀則、長白山當?shù)亻L治久安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繼續(xù)通力合作,為西藏自治區(qū)和吉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名譽臺長葉叔華院士視頻致辭表示,通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深刻感受到國家日益強大,科技不斷發(fā)展,在中國重大深空探測任務順利實施的同時,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后建設。她相信,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今后定會在探月工程,以及小行星、火星、木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致辭回顧了該臺自2004年起牽頭建設中國VLBI網、服務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的歷程。他表示,提出并實現(xiàn)升級中國VLBI網后,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將以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為新起點,持續(xù)加強原創(chuàng)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全力以赴走好新時代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主動探索通過國家重大專項任務帶動西藏日喀則、吉林長白山當?shù)乜萍歼M步和經濟發(fā)展。
推動黑洞等系列天文學前沿研究
此前,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基于在射電天文領域的深厚積累,首次將實時VLBI技術應用于嫦娥一號任務,組織中國科學院所屬天文臺優(yōu)勢力量,建成由“四站一中心”組成的中國VLBI網,構建了測控系統(tǒng)VLBI測軌分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為應對和滿足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未來觀測需求,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又選址新建長白山和日喀則40米射電望遠鏡項目。
分別負責日喀則和長白山項目建設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正高級工程師王錦清、李斌介紹說,兩地建設條件非常艱苦,一個位于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一個地處經常面臨零下20多度低溫的東北林海。項目建設團隊通過與中國電科第54研究所、第39研究所等合作伙伴通力協(xié)作,僅用時1年零3個月,就圓滿完成兩地40米射電望遠鏡建設,如期開展天線驗收和VLBI試觀測工作,并成功獲得VLBI干涉條紋。
他們指出,這兩臺新建成的望遠鏡采用全實面轉臺式天線構型(結構保型)、全環(huán)控保溫、全數(shù)字化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大幅度提升面型精度和天線效率,面型精度好于0.3毫米,最終在極端工況下實現(xiàn)大口徑700兆赫茲(MHz)至50吉赫茲(GHz)的頻率觀測,觀測波段最高還可拓展至100吉赫茲。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向媒體介紹VLBI技術未來應用展望。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沈志強透露,日喀則和長白山40米射電望遠鏡的建成運行,在保障后續(xù)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任務等主責主業(yè)的同時,對提升中國射電天文科學研究能力,推動中國在超大質量黑洞、致密天體快速時變及引力波電磁對應體、銀河系動力學研究、高精度天地一體化參考架等一系列天文學前沿領域的科學研究,都將發(fā)揮重要作用,產生深遠影響。(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