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盧麗君、陳帥)“不慕埃及之塔,不瞻兵馬之俑,以銅草花開為美,具金湖特色稱妍。”9月20日,在大冶市第二屆“銅”話故事大賽決賽現(xiàn)場,來自大冶市新街小學的32名學生齊誦《青銅賦》。
比賽分為青銅文化故事組、紅色文化故事組、好人好事故事組三個組別進行。作為青銅文明的發(fā)祥地、“模范的大冶兵暴”策源地、“好人富礦”的聚集地,大冶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多彩。
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代表的青銅文化、以紅三軍團建軍舊址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大冶刺繡為代表的非遺文化等大冶本土文化共同匯聚成磅礴力量。
“彭大將軍走到土臺上動情地說,紅軍是人民的隊伍,是為勞苦大眾謀幸福、求解放的……”彭德懷在果城的故事,尹家湖小學學生余姚嬋常聽外公和媽媽講起,“他們說紅色革命永不能忘,革命精神必將代代相傳!”
精神文明碩果累累,“礦冶名城”卻從未停止逐夢“文明”,真實而平凡的力量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涌現(xiàn)出了章瑩、龔文龍、張霞等一批好人故事。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只要我們還走得動,就要在志愿服務的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19年的志愿服務生涯讓“隨手做志愿”成為習慣,73歲的徐秋蓮用實際行動帶動著一群人、影響著一座城。
現(xiàn)場還進行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講好大冶“銅”話故事》首單宣講。
大冶市將持續(xù)打造“銅”話故事特色文化品牌,突出其主題性、多樣性、時效性,融合“理論宣講+文化文藝”等多樣方式,真正將青銅文化、紅色文化、好人好事等主題以講故事的形式傳播到千家萬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