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兩個月的暑期游剛落幕,雙節(jié)合一的黃金周即將來臨。近日,多平臺“十一”假期旅游搜索熱度飆升,旅游產品預訂高峰提前到來,繼續(xù)給旅游市場注入真金白銀和寶貴信心。強烈出行預期帶動機票、酒店價格上漲。一片漲聲讓部分游客望而卻步:已為暑期游掏了一波錢包,黃金周還能瀟灑地說走就走嗎?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價格的漲幅主要是由供需關系決定。旅游消費需求在假期達到高峰,供給方提高價格也是情理之中。此外,節(jié)日運營各項成本也在增加,供給方可能需要通過漲價來彌補成本。
“逢節(jié)必漲”“旺季必漲”已經成為影響人們旅游出行意愿的重要因素。今年暑期,酒店、景區(qū)、餐廳等出現“價格刺客”大煞風景。強制消費、不合理低價游等亂象也引發(fā)社會高度關注。今年“五一”假期,客流量數據雖然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消費只與疫情前的2019年持平。這意味著,人均消費恢復程度還沒有達到疫情前的水平。當前消費信心加速恢復,但尚不穩(wěn)固,此時出游花費變“貴”,很可能絆住一部分游客的腳步。
民眾出游需求強勁釋放,拿什么呵護這份熱情?這道考題不僅需要監(jiān)管部門作答,景區(qū)、旅行社、酒店、交通部門等相關方,都應拿出切實可行的預案,為即將到來的“十一”假期保駕護航。
提振消費信心,要以游客滿意度為導向。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價格漲了,但供給方提供的服務和設施并沒有顯著提升,容易引發(fā)不滿情緒。消費者喊“貴”,不一定是消費不起,而是理性消費意識的回歸。今年暑期,大部分游客不再熱衷高端餐飲,轉而選擇逛夜市。因為夜市價格親民又透明,還能體驗城市滿滿的煙火氣?!疤胤N兵旅游”“反向旅游”“城市漫步”等走俏,顯示出人們出游更追求性價比,希望花小錢就能愉悅身心。如何用較高性價比滿足大眾個性化的旅游需求,如何讓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來享受更好的服務,這些都是大眾旅游時代的必答題。
提振消費信心,要持續(xù)優(yōu)化消費環(huán)境。在三亞,海鮮廣場和農貿市場有了“信用身份證”,掃描“一戶一碼”即可知店情;“先行賠付”機制讓游客面對糾紛更放心,底氣更足;賞罰分明的“紅黑榜”,培育了良好的經商氛圍,市場更透明,游玩才能更舒心。
提振消費信心,要為旅行注入更多新內容。如今,大眾的旅游需求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美好風景”走向“美好體驗”。今年以來,旅游消費出現非團隊化、去中心化、弱景區(qū)化的趨勢,造就了一批新興目的地、新業(yè)態(tài)和新玩法。旅游行業(yè)要看到這些變化,以更豐富多樣的產品供給、更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創(chuàng)新、更靈活多變的供給機制不斷激發(fā)市場潛力。黃金周誠然是寶貴的,但是,不受季節(jié)約束的“全時游”空間更廣闊。如何激發(fā)“有閑”群體的旅游需求,盤活淡季景區(qū)的旅游資源,都為大眾旅游開辟了新思路,創(chuàng)造了新可能。
(作者姜天驕),原標題《保護民眾出游熱情》
來源:經濟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