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黃穎
近日,“楚治——2022‘荊楚杯’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十大案例”評選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旨在發(fā)現我省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先進典型,分享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先進經驗,助推湖北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距離活動報名截止還有2天,報名請點擊:下載報名表。今年是“楚治”系列活動的第三個年頭,在社會治理層面涌現出一批積極探索的先進典型和標桿。今日,重點推介的優(yōu)秀報名案例是中建三局城市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建筑博物館創(chuàng)新案例。
圖:建筑博物館(中國建筑科技館)外景照
建筑博物館(中國建筑科技館)是國內首家以建筑科技為主題的展館,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總建筑面積約6.97萬平方米,其中計容建筑面積1.86萬平方米,由中建三局歷時6年建設,旨在打造國內建筑文博、展覽、科普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平臺。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業(y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場館承擔著青少年校外科普宣傳活動和愛國主義思想傳承的重要職責,更是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建筑博物館依托展陳資源,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探索展教融合,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堅持“寓教于學”和“寓教于樂”結合,在社會教育、科普研學、文創(chuàng)研發(fā)、宣傳推廣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圖:科普教育現場
投身公益,充分發(fā)揮公共教育功能。建筑博物館從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總計開放500余天,累計參觀人數54萬人次,教育活動1900余場,充分發(fā)揮了場館社會公共教育功能。
盤活資源,系列活動做強科普教育。充分依托展陳資源及主題IP,積極開展旅游引流、親子教育、科普培訓等功能活動。圍繞“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建筑與傳統(tǒng)文化”“建筑工藝與勞動”“建筑與自然”4個課程類型,建立親子手工、研學實踐、勞動教育、黨建團建4大課程體系,總計研發(fā)課程34門,有效銜接學校教學、凸顯社會教育優(yōu)勢,累計舉辦科普教育活動1500余場,科普活動受眾10萬余人。同時建筑博物館積極研發(fā)文創(chuàng)教育產品,策劃出版的《10天建成一座醫(yī)院》兒童繪本,首印2萬冊迅速售罄。
擴寬渠道,長效合作挖掘資源優(yōu)勢。場館社會教育不僅服務于館內觀眾,還積極擴寬教育傳播渠道,與相關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從挖掘資源、開展活動、渠道拓展、志愿共建等層面,立體化推進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建筑博物館已榮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業(y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28項授牌。為進一步擴大建筑博物館社會教育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依托館內豐富的文化資源,建筑博物館還打造了“匠心課堂”“魯班講堂”雙教育品牌。
媒體協同,充分釋放主題傳播效力。建筑博物館開設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自媒體平臺,媒體發(fā)稿600余篇,總閱讀次數560萬次,先后參與國務院國資委黨建局建黨100周年獻禮片項目、中建集團“建證幸福·共赴小康”云開放活動,亮相央視《新聞聯播》、《新聞1+1》、《央視晚間新聞》、武漢最新城市宣傳片,網絡傳播量超千萬,成為湖北文化展示窗口的重要力量。
聯動群眾,組建“傳承匠心?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建筑博物館積極聯合高校及社會組織,累計注冊志愿者239名,公益講解500余場,服務公眾5萬余人次,承辦2020“荊楚楷?!弊呋鶎有v會啟動儀式暨首場宣講活動,65萬名網友點贊榜樣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思想以群眾傳播于群眾。
參與賽事,與業(yè)內機構共同提質增效?!皞鞒薪承摹蔽幕驹阜贞牁s獲第六屆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大賽“銅獎”、2021年武漢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一批”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2021年武漢市第四屆“十優(yōu)志愿服務項目”、東湖高新區(qū)學雷鋒志愿服務“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東湖高新區(qū)十佳青年志愿服務隊”。
文創(chuàng)研發(fā),融合創(chuàng)新建筑記憶帶回家。作為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建筑博物館加強建筑元素和館藏特色的提煉和設計,將其與手工藝制作融合,創(chuàng)造出代表中國建筑的各類藝術品,開發(fā)了魯班鎖、斗拱等多款受歡迎的建筑文創(chuàng),累計上新1萬余件產品,推動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讓每一位到訪的觀眾都能將建筑的記憶帶回家。
(編輯:李媛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