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沙湖一菜市場,90后攤主小李正通過網絡直播賣菜。
←黃陂區(qū)木蘭斗笠哥智慧農貿超市,機器人導購員“斗笠小妹”,對市場內布局、功能駕輕就熟,可帶領顧客購物。
東西湖區(qū)長青街農投惠萬家團結生鮮市場智慧系統(tǒng),匯聚市場內商品、價格等各種信息大數據。
東西湖區(qū)長青街農投惠萬家團結生鮮市場垃圾分類處理站。
東西湖區(qū)長青街農投惠萬家團結生鮮市場智慧系統(tǒng),匯聚了市場內商品、價格等各種信息大數據,圖為顧客在掃碼付款。
東西湖區(qū)長青街農投惠萬家團結生鮮市場,菜大全攤位負責人王吉勇配好網上訂單,等候美團快遞員取貨。
東湖高新區(qū)關南生鮮市場,菜品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查詢價格、漲跌及蔬菜來源等信息。
一品一碼,每一種生鮮可以深度追溯到田間地頭,讓經營戶和消費者感受安全、放心。
一場疫情,促使我市菜市場、生鮮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也加速一批老市場改造升級,涌現(xiàn)一批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和誠信于一身,具有文化特色的高端農貿市場。智慧型、網絡化經營的菜市場在全市應運而生。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探訪我市多家改造升級后的農貿市場看到,設計風格各異的菜市場布局按功能分開,除了商品陳列區(qū),還設有讀書角、休息區(qū)。年輕一代經營戶利用網絡平臺各顯神通:菜攤直播、抖音帶貨、書香菜攤、機器人導購……市民坐在家里就能點擊下單,快遞員送菜上門。經營戶一改往日坐等客來的經營模式,紛紛借助互聯(lián)網拓展銷售渠道,融入時代潮流。
走進江夏區(qū)藏龍島慈農香生鮮市場,記者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32歲的攤主余聰,正坐在菜攤旁讀書,身后的柜子里放著《西游記》等十幾本書籍,她笑著說:“趁著不忙時要充充電,與孩子共同成長。”一旁的攤主戴亞甫則正在錄制抖音,推銷自己的貨物。
市場配備WiFi、圖書區(qū),還騰出3個攤位設置休息區(qū)并安裝了6個不銹鋼的桌椅,市場攤主的孩子放學后,可在這里讀書做作業(yè)。
東西湖區(qū)長青街農投惠萬家團結生鮮市場慈農香生鮮市場,“菜大全”攤位外賣平臺負責人王吉勇正忙著在各個菜攤間組織電商平臺所需貨源。
黃陂區(qū)木蘭斗笠哥智慧農貿超市,機器人導購員“斗笠小妹”,對市場內布局、功能駕輕就熟,可以帶領顧客在蔬菜區(qū)、肉類區(qū)、水產區(qū)選購食品。
市民紛紛表示,機器人做導購員,很新鮮也很智慧,讓人感受到市場提檔升級,不只是室內環(huán)境、設備,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務水平,為傳統(tǒng)的農貿市場注入了高科技創(chuàng)新元素。
輕松支付、快樂買菜,讓市民在農貿市場有了逛商場的體驗,徹底改變人們對傳統(tǒng)農貿市場的固有印象。
據了解,經過此輪改造升級,武漢建成19家現(xiàn)代商超化菜場、143家智慧化菜場、156家標準化菜市場,淘汰了一批不達標菜市場,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影報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